育嬰留職停薪買年資,容易忽略的2點效益評估

Photo by Гоар Авдалян on Unsplash 育嬰留職停薪、或當兵留職停薪,可以選擇自願全額繳交退撫基金,俗稱的「買年資」,意思是買留職停薪當年的年資,為的就是退休時能夠有更好的規劃。通常這時候對於是否多一年的退休年資,是需要做一些評估的。 學妹Jane 因為懷了第二胎正準備育嬰留停,在IG發限動詢問關於「留停買年資效益評估」的疑惑。在我理財規劃服務的客群和學員當中,有不少的公教人員也有過類似的情況,我發現大家遇到全額繳交退撫基金效益評估時,常忽略的兩個重點,第一是通貨膨脹、第二是投資效益,我用案例試算給大家看。     一、原以為的留停買年資效益評估 Jane自己試算了留職停薪買年資的效益評估,如下圖: 原以為的留職停薪買年資效益評估 假設留職停薪一年自願全繳退撫基金,明年總共需要繳交 8,826 元 × 12 個月= 105,912 元;退休時以薪點 650 來估算月退金,購買年資比不買年資,多了一年年資,退休年資預計為 34 年,屆時所得替代率為 58.5% ,比不買年資的 57.0% 高了 1.5% 。 139 年 8 月 1 日辦理月退後,每月月退休金能夠領到 60,734 元;若選擇不買年資則領59,177元,兩者的月退金差額為 1,557 元。 Janey自己試算的留停買年資效益評估: 105,912 ÷ 1,557 ≒ 68 個月,只要退休後至少領 5 年 8 個月,能夠將 105,912 元領回本。 而她的疑問是,想要了解看看是否有其他請過產假、育嬰假的教師朋友有相關經驗,想要多評估一下!我跟Jane分享,以下兩點也要考量進去,這樣對妳全面的理財規劃會更有幫助。     二、留停買年資,容易忽略的 2 點效益評估 1. 通貨膨脹 不管你的錢放在哪裡,隨著時間拉長,幣值是越來越薄的,現在的 105,912 元並不等於 27 年後的購買力。如果將考慮通膨考慮進去,以平均 2% 來算的話, 在Jane退休的 27 年後, 180,779 元才等值於現在的 105,912 元。 也就是說 180,779 ÷ 1,557 ≒ 116 個月,月退金要領 116 個月,也就是 9 年 8 個月才真正回本。 首先我們要能保證退休後身體健康領超過 10 年,才

【財務行為】631法則,學習花錢與理財一樣重要

 

錢沒有不見,只是變成你喜歡的樣子。
大家有沒有過花完錢,用這句話安慰自己的經驗?從小都會聽爸媽講一句話:「不要亂買東西,要好好的存錢。」長大後從同儕或同事口中會聽到:「我買了xx股票,最近賺了一筆錢」、「我最近投資房地產」......等等,大家都將理財視為重要之事,但似乎沒有人告訴我們該如何用錢、如何花錢花的有意義。

上一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到財務比例(631法則),那麼今天一起來思考財務比例裡面的生活開銷(花錢)吧!(延伸閱讀631法則真的適合我嗎?自己的生活自己決定

只是花錢一定要花的有意義嗎?是否有價值或意義,該由誰來定義?今天的文章會從WhyWhatHow三個面向,與大家一起討論「學習花錢」是否與理財同等重要。


文章大綱
一、為什麼學習花錢與理財一樣重要?
二、花錢創造了什麼價值?
三、如何花錢花的有意義?


一、為什麼學習花錢與理財一樣重要?

從來沒有人教我們如何花錢,花錢消費似乎是存在於身體內的本能,之所以認為學習花錢也很重要是因為「存下來的這筆錢總有一天也會花掉」,那麼更要思考這筆錢該如何運用。

我們之所以選擇每個月將收入的一部份存下來,或是投入理財工具當中,無非是希望未來的某一天會將這筆錢做更好的規劃,既然總有一天我們也是會將這筆錢花掉,那麼在未來的某一天是否將這筆資金花的有價值,不就與理財同等重要嗎?

 

二、花錢創造了什麼價值?

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在花錢,食衣住行育樂,無不花錢,而花錢創造的價值無限寬廣,沒有所謂是非對錯。例如滿足基本需求、安全感、自由、自我成長、增廣見聞、自尊心、社會地位、虛榮感、公益貢獻......等等。每一次的消費為每個人帶來不一樣的價值。


花錢創造了什麼價值


1.
基本需求

必要的花費滿足了我們的基本生理需求,就如同植物需要陽光、空氣、水,我們的基本生理需求需要吃飯、喝水,每天至少就有這筆費用要支出,只是選擇什麼了樣的食物進來我們的身體,青菜蘿蔔各有喜好,火鍋麻辣鍋各有擁護者。除了滿足基本需求,朋友聚餐更可以聯繫彼此情感,以及享受當下的氛圍。


2.安全感

隨著進入職場,穩定的工作收入帶來了獨立自主,那是一種自主權掌握在手裡的安全感。例如對於有些人來說,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是一種安全感,不會因為房東的選擇被迫決定我們的去留。對於有些人來說買房子是一種身分地位的提升,或是只是一筆投資,所以縱使是同樣的一個支出,它所帶來的價值也完全不同。


3.自由

你認為金錢買得到自由嗎?細分的話,自由又分為心靈的自由和身體的自由。我曾在一本書讀到 Victor Frankl 的故事,Frankl 身為猶太裔心理學家,二次大戰期間被關進納粹死亡集中營,他的父母、妻子與兄弟都死於納粹手下,唯一剩下妹妹這個親人。除了受盡拷打折磨,從來不知道下一刻是要走進毒氣室,還是能夠僥倖保命。有一天,他裸身獨處於囚室,忽然意識到一種全新的感受,他把它稱作 ”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”「人類終極的自由」,這種自由是納粹軍人永遠無法剝奪的。客觀環境上,身體是完全受制於人的,但自我意識卻是獨立的。

心靈的自由無法用金錢買到,但是身體的自由,某部分來說是可以用錢買到的。舉例來說,在三明治家庭裡面,如果家中有長輩需要長期貼身照顧食衣住行沐浴如廁的話,除了身為兒女的需要有時間照顧之外,請看護也是另一種方式。


適當的風險管理為我們帶來的不只是金錢上的補償,可能還可以換取一點自由的時間與空間。


除了以上,自我成長、增廣見聞、自尊心、社會地位、虛榮感、公益貢獻……等等也都是花錢可以創造的價值。不管花錢為我們帶來的是何種價值,如果可以滿足自己的內心(不傷害到其他人的情況下),那麼就無需評價對與錯。

不管如何,錢加上人才會創造出那個價值,一張1000元躺在我錢包裡,跟我捐款出去,創造出來的價值就大大的不同。


三、如何花錢花的有意義?

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難有正確答案的問題,也很難界定如何用錢才是有意義的。

記得小時候學音樂都是在媽媽的期望下去學的,而非對音樂的喜愛去學習,在我國中的時候,我跟我媽說想改學長笛,於是買了一支Jupiter的入門長笛,雖說是入門款,一支也是要12萬元左右,現在回想起來,那時候對音樂並沒有興趣,每週吹長笛的次數就家教上課這麼一次,完全沒有練習了!自然進步幅度很有限,也提不起興趣,學了一陣子也就沒再吹,那支長笛在盒子裡躺了十幾年。只是沒有想到在我30歲這年,重拾這把長笛加入了管樂。

那麼十幾年前我媽所花的12萬元,算是花的有意義還是沒有意義?


錢如何花的才有意義,由每個人自己定義,現在沒有意義不代表未來沒有意義。

 

我自己的花錢原則大概就是兩點:

1. 至少在我消費的當下,是可以滿足當下的需求與照顧自己心情。

2. 盡可能的讓自己不後悔每次的決定。

比起物質的存在本身,我更傾向於體驗的享受,一場音樂劇、一段旅程、享受運動的過程、自我成長的路程、享受美食或料理的互動,當然保養品或是服儀治裝還是很重要的,因為可以讓自己保持心情愉悅。所以我認為花錢與理財同等重要,不過重要程度與帶來的價值就需要各位自己去定義了!

以上,都是我真實執行在財務規劃上的觀念,花錢為您帶來了什麼價值呢留言與我分享吧希望未來談到「錢」或是「財務目標」時,我們都是帶著開心的心情。了解自己和家庭成員的價值觀與目標,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,讓我們一起達成財務目標。如果想進一步了解,歡迎留言跟alice說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