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嬰留職停薪買年資,容易忽略的2點效益評估

Photo by Гоар Авдалян on Unsplash 育嬰留職停薪、或當兵留職停薪,可以選擇自願全額繳交退撫基金,俗稱的「買年資」,意思是買留職停薪當年的年資,為的就是退休時能夠有更好的規劃。通常這時候對於是否多一年的退休年資,是需要做一些評估的。 學妹Jane 因為懷了第二胎正準備育嬰留停,在IG發限動詢問關於「留停買年資效益評估」的疑惑。在我理財規劃服務的客群和學員當中,有不少的公教人員也有過類似的情況,我發現大家遇到全額繳交退撫基金效益評估時,常忽略的兩個重點,第一是通貨膨脹、第二是投資效益,我用案例試算給大家看。     一、原以為的留停買年資效益評估 Jane自己試算了留職停薪買年資的效益評估,如下圖: 原以為的留職停薪買年資效益評估 假設留職停薪一年自願全繳退撫基金,明年總共需要繳交 8,826 元 × 12 個月= 105,912 元;退休時以薪點 650 來估算月退金,購買年資比不買年資,多了一年年資,退休年資預計為 34 年,屆時所得替代率為 58.5% ,比不買年資的 57.0% 高了 1.5% 。 139 年 8 月 1 日辦理月退後,每月月退休金能夠領到 60,734 元;若選擇不買年資則領59,177元,兩者的月退金差額為 1,557 元。 Janey自己試算的留停買年資效益評估: 105,912 ÷ 1,557 ≒ 68 個月,只要退休後至少領 5 年 8 個月,能夠將 105,912 元領回本。 而她的疑問是,想要了解看看是否有其他請過產假、育嬰假的教師朋友有相關經驗,想要多評估一下!我跟Jane分享,以下兩點也要考量進去,這樣對妳全面的理財規劃會更有幫助。     二、留停買年資,容易忽略的 2 點效益評估 1. 通貨膨脹 不管你的錢放在哪裡,隨著時間拉長,幣值是越來越薄的,現在的 105,912 元並不等於 27 年後的購買力。如果將考慮通膨考慮進去,以平均 2% 來算的話, 在Jane退休的 27 年後, 180,779 元才等值於現在的 105,912 元。 也就是說 180,779 ÷ 1,557 ≒ 116 個月,月退金要領 116 個月,也就是 9 年 8 個月才真正回本。 首先我們要能保證退休後身體健康領超過 10 年,才

【理財觀念】後疫情下,財務緩衝與理財被動收入的2個關鍵



攝影師:cottonbro,連結:Pexels


過年時看到一則新聞,南投縣紫南宮發財金,去年受疫情影響,借金人數少百分之五,但信眾還金更大方,還款金額高達四億元,比前一年多三千多萬元。原來不管景氣好景氣差,賺錢的還是大有人在。


在疫情的影響下,有部分行業受到負面影響,不過也有些產業在這段時間繳出很好的成績單,除了資產配置上雞蛋不要放在同個籃子裡,更啟發是我們對於收入來源的主導權是否在我們自己手上?


在理財規劃=人生規劃的過程中,我們可能會因為疫情碰到收入中斷,或是因為轉職、傷病而造成短暫的收入減少,此時對資產的累積勢必產生影響;然而,我們沒有辦法預測黑天鵝事件何時會出現及衝擊幅度,我們能提前應對的是平日就設立好財務上的緩衝,讓風險事件發生時,有足夠的時間與金錢做調整。

 


財務緩衝-準備緊急預備金

收入可能有許多原因會中斷,但支出並不會中斷,每月的生活開銷、固定支出、貸款、保險等費用,估算出上述金額,建議大約準備6-12個月的支出做為緊急預備金。

舉例:個人的生活支出為2/月,房貸2.5/月,保費1/月,適當的緊急預備金為33~66萬。


之所以是6-12個月的原因,是因為當收入中斷發生時,至少我們有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去因應與調整,擁有適當的緊急預備金準備能夠讓我們感到安心。


緊急預備金建議存放於易變現的理財工具,例如:活存、定存、教師優存......等變現性高之工具。緊急預備金的金額並非越多越好,因為過多的現金會對我們的長期理財目標構成風險,反而沒有辦法做更有效率的累積而影響其他理財目標的達成。

 


理財被動收入檢視-年收入與儲蓄率

若因為身體狀況或家庭因素不允許我們重回職場,那麼收入中斷期將會超過12個月,屆時財務壓力將會大幅提升,如果能提前建立理財上的被動收入,對於財務上的壓力勢必能起到減緩作用。


理財的被動收入來源有許多種,包括:基金、股票、ETF、不動產、保險......等工具,每一個人的投資屬性與目標不同、相對應適合的理財工具皆不同,而唯一共同點是,越早開始累積理財的被動收入,對財務上的緩衝及理財目標的達成越有利。

舉例:工作年收入120萬,理財年收入12萬,理財收入佔總收入約9%


理財收入佔總收入多少比例,您的心情會是開心的呢? 20%、50%?還是100%呢?

 

而真正影響理財被動收入多寡的關鍵在於2點,年收入與儲蓄率(投入理財工具),才有機會創造理財的被動收入,所以回來專注於自己本業的收入,以及每月投入理財的錢有多少,才是影響理財收入多寡的關鍵。



艾利的話

我們沒有辦法決定疫情何時會結束,或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是好或是壞,我們能夠決定我們的態度與應變能力。2022年才剛開始,剛好趁年初重新檢視自己的理財目標達成狀況及財務健康,不管面對何種意外事件發生,我們都已做好萬全的準備。


緊急預備金的準備提高本業收入儲蓄率(投入理財工具),你準備好了嗎?


英文俗語:“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.”「當有太陽就要曬好乾草」,把握機會,做好準備,為未來未雨稠繆。


了解自己和家庭成員的價值觀與目標,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,讓我們一起放大屬於我們的小確幸,達成期望的理財目標。如果想進一步了解,歡迎留言或來信給艾利:jolie1177@gmail.com或預約諮詢了解~




留言